什么是食源性疾病?
食源性疾病是我国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,主要是指摄入被致病因子污染的食物所引起的感染性、中毒性等疾病,包括食物中毒、人畜共患传染病、肠道传染病、寄生虫病等。致病因子包括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等。其中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、单增李斯特菌、肉毒梭菌 、致病性大肠杆菌等。
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特点
1、一般发病潜伏期短,呈爆发性,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,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又很快下降的趋势。
2、与食物有关,病人有同一食物饮食史,污染食物供应范围与流行波及范围一致,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,流行即停止。
3、多数病人以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,发现及时,治疗效果较好,部分严重者可导致死亡。
怎样才能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?
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“食品安全五要点”:保持清洁、生熟分开、食物要完全煮熟煮透、将食物存放在安全的环境中、确保所用食物原料及水源清洁无污染。
